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高速發展,截至2010年,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已達到1.22億m3,城鎮污水處理廠已達2600多座,“十二五”期間還將增加污水處理能力900萬m3,增建和在建城鎮污水處理廠達1800多座。伴隨著污水處理能力的大幅提升,處理過程中大量產生的剩余污泥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以含水量80%計,2003年時我國污泥產量已達到1280萬t/年,現階段全國污泥總產生量很快將突破3000萬t/年。按照預測,到2020年污泥產量將突破年6000萬t。由此可見,我國污泥產量巨大且增長迅速。 管道疏通清理下水道公司專業從事管道疏通、管道清洗?管道維修?疏通下水道?防水堵漏?管道清洗?清洗下水道?清理化糞池?馬桶疏通維修?管道拆封堵為一體的綜合性市政服務公司。承接管道清洗、疏通化糞池、管道疏通、管道維修、清洗下水道等工程,一到就通,
目前,大部分城市污泥處理與處置采用的主要方式是濃縮脫水后轉運至周邊農村棄置、填埋。但由于市民環保意識的普遍增強,這種粗放式的管理已不適應環境的要求,污泥易受到雨水沖刷,漫流到地表水體或滲入地下造成二次污染,嚴重影響周邊的環境衛生,因此,開展城市污水廠污泥處理處置的研究十分必要,從而產生良好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我國污水廠污泥處理現狀
在各種污泥處置方式中,污泥的衛生填埋是目前我國普遍采用的處置方法。但由于脫水污泥的含水率較高,填埋場對污泥進場的要求越來越高。除此之外,污泥填埋不僅會嚴重危害填埋場的安全,而且會嚴重污染附近的生態環境。填埋的污泥會造成填埋場滲濾系統的嚴重堵塞,大大縮短垃圾填埋場的壽命,還會嚴重污染附近的地下水。
污泥的土地利用是我國污泥的另一個主要的處置方式。但是我國既沒有系統、科學的管理辦法,也沒有配套的污泥標準系統,故污泥土地利用的安全性正在受到質疑。在土地利用時,由于施用處理不到位的污泥,使得污泥中有效成分不能被充分利用,有的導致土地鹽害、燒苗和病蟲害等問題,污泥在很多地區反而成為了一種污染源。
2、污泥處理目標
隨著海洋投棄被禁止,污泥棄置的比例正逐漸減少,同時土地填埋也受到越來越嚴格的限制,因為填埋需占用大量土地、耗費可觀的填埋費用且不能根治污染。人們已認識到污泥處理的優先順序是減容、利用、廢棄,污泥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處理后作為資源回用已經成為主流。因此污泥處理與處置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減量化,即減少污泥終處置前的體積,以降低污泥處理及終處置的費用;穩定化,即通過處理使污泥穩定化,終處置后不再產生污泥的進一步降解,從而避免產生二次污染;無害化,即達到污泥的無害化與衛生化,如去除重金屬或滅菌等;資源化,即在處理污泥的同時達到變害為利、綜合利用、保護環境的目的,如產生沼氣等。
3污水廠污泥處理工藝
污泥處理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進行處置,在污泥處理的過程中應把有毒有害物質、重金屬、病原菌所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減少到低程度,同時盡可能的利用污泥中的營養物質和有機物質作為肥料或能源。污泥處理包括前處理工藝和后處理工藝。前處理工藝一般有濃縮、消化、脫水等,后處理工藝一般有堆肥、石灰穩定、熱干化、調理―壓榨干化和焚燒等。
3.1污泥濃縮脫水
污泥濃縮脫水是降低污泥含水率、減少污泥體積的有效方法,主要減縮污泥的間隙水。經濃縮后的污泥近似糊狀,仍保持流動性。污泥濃縮的方法有沉降法、氣浮法和離心法。在選擇濃縮方法時,除了各種方法本身的特點外,還應考慮污泥的性質、來源、整個污泥處理流程及終處置方式等。如沉降法用于濃縮初沉淀污泥和剩余活性污泥的混合污泥時效果較好。單純的剩余活性污泥一般用氣浮法濃縮,近年發展到部分采用離心法濃縮。
3.2污泥厭氧消化技術
污泥的厭氧消化是一種污泥減質手段,通??墒刮勰鄿p量30%,使污泥穩定易于脫水,良好的有機物降解率(40~60%)產生污泥氣可綜合利用,降低運行費用,總污泥量減少,凈能量消耗低,病原體活性低,生物固體適合農用,應用性廣。
3.3 堆肥
污泥堆肥是目前污泥處理中廣泛采用且相對成熟的一種處理方式,該方法主要是通過高溫及微生物的拮抗作用達到使病原體快速死亡的目的,去除病菌和寄生蟲卵等,該工藝將污泥機械脫水后使泥餅含水率75%~80%,然后加膨脹劑(秸稈糠)攪拌、破碎、混合, 堆肥的顆粒直徑維持在20~60mm,再進行一級堆肥,即好氧分解,需要進行通風供氧和翻動泥堆,時間為1周,溫度在50~70℃之間,其目的是殺滅寄生蟲卵、病原體,去除惡臭物質,分解有機物,然后進行二級堆肥,即自然堆放,不需要強制通風,堆放時間為20~30天,此過程為降溫和繼續分解有機物的過程;待堆肥成熟后,再進行篩分,篩去不能腐化的無機物,后通過圓盤造粒機選成顆粒后袋裝外運作肥料使用,污泥循環利用主要當作肥料用農業或林業。
3.4堿性穩定
污泥的堿性穩定指將生石灰(CaO)與脫水污泥進行了混合,CaO與水發熱形成蒸發,降低含水率為目的,反應熱使污泥溫度升高,對污泥進行消毒殺菌,而后形成的Ca(OH)2會繼續與空氣中CO2以及污泥中的其他物質如重金屬離子、無機離子、有機酸、脂肪等發生反應,通過以上反應,污泥中臭味物質得到分解。另外因Ca(OH)2為堿性環境,可以殺死大量微生物,并將NH4+轉化為氨氣NH3并釋放出來,所以從污泥中釋放出來的NH3必須進行處理,否則會造成二次污染。
3.5熱干化
污泥熱干化,就是應用人工熱源以工業化設備對污泥進行深度脫水的處理方法,盡管污泥干化的直接結果是污泥含水率的下降,但與機械脫水相比,其應用目的與效果均有較大不同。干化對污泥的處理效應,不僅是深度脫水,還具有熱處理效應,加之污泥熱干化處理的產物,其含水率可控制在30%以下,目前,污泥干化后作為園林綠化介質土等已成為有一定應用的污泥處理技術。同時,污泥的干化處理可為污泥的綜合利用創造條件。
3.6調理―壓榨干化
投加污泥調理藥劑使得污泥物理化學性能改變,改善其脫水性能,送入污泥深度脫水機進行高壓壓榨,從而使含水率降到50%以下,通過脫水單元后可以得到含固率更高的脫水污泥,有效地減少濕污泥的體積,減少其他處理單元的規模。
3.7焚燒
污泥焚燒是將有機固體轉變為氧化的終產品,主要是二氧化碳、水和灰。焚燒的優點包括:(1)大程度地減少污泥體積;(2)破壞病原體和有毒化合物;(3)回收潛在的能量。焚燒的缺點包括:(1)投資和操作費用高;(2)需要熟練的操作和維修人員;(3)產生的殘余物(空氣散發物和灰)可能對環境產生不利的影響;(4)處置殘余物時,可能被列為有害廢棄物。
要科學合理地處理城鎮污水處理廠所產生的污泥,減少城鎮污水處理廠對周邊環境的不良影響,從而充分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促使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